本篇內容:
1.筆記篇-適合公司行銷人員或已有一定粉絲部落客的進階秘笈。
2.個人心得篇-
從講師內容中延伸出的各種感想問題,歡迎行銷的先進一起討論或指教
(筆記內容如有缺誤,敬請來信告知,會盡速改正、補充)
-----筆記篇-----
講師與主題摘要:
※邱煜庭(小黑)-部落客的「深入」與「持久」
(進階操作,如何讓自己的部落格或網站更容易被搜尋到)
※Phoebe-我可能不會愛你之小編的步步精心
(操作公司社群媒體的心得分享)
※織田紀香 -社群行銷玩甚麼
(詳述社群行銷的操作細節,可惜時間太短沒把全部PPT講完)
※Mr.PM-部落客的Mobile APP策略解析
(部落格內容豐富到一定程度後,可以深化品牌力的工具之一)
=====部落客的「深入」與「持久」=====
※重點摘要:
1. 對你經營的領域要有”愛”與”興趣”。
2. 搜尋引擎Bing的特性與喜好-專情、戀舊、時事、話題廣泛、大(流量)。
3. 搜尋引擎Google的喜好-即時、持續更新(制約它)
4. 文章的標題如要塞關鍵字,請控制在30字以下。
5. 善用Google分析工具,查看網友使用何種關鍵字找到你的網站,然後再針對舊文去優化關鍵字。
※深入的四個口訣:
1. 修身-
盡量選擇有針對SEO做過優化的網站或平台,如痞克邦、blogger、wordpress等。
2. 齊家-
A. 內部連結-建立完整、清晰易懂的文章分類、sitemap等。
B. 外部連結-類似”友情連結”的概念,和其他社群媒體、網站如臉書、G+、YOUTUBE等建立完整互連機制。
3. 治國-利用「社群行銷」的要點將自家Blog推廣出去吧!
講師:然後,你就能用SEO「平天下」了。
更多「深入」的細節(真的很多),可以見小黑老師的教學文。
=====我可能不會愛你之小編的步步精心=====
※客服-「方便」服務客戶的管道。
※公司自有社群媒體的關係圖
※要站在讀者的角度思考他們會如何找尋你所提供的資訊;
公司的社群經營則是要問「潛在消費者」如何才能找到自家產品。
※企業於經營社群時就等同於經營「公共關係」,所以要更小心處理負面評論。
=====社群行銷玩甚麼=====
附註:可同時搭配老師的簡報檔一起服用。
※對社群行銷的親身感受-
你留下甚麼樣的資訊素材,社群就會怎樣看待你。
※社群行銷最重要的出發點及為什麼(P2-3)
「議題(主題)」。
因為這是所有溝通的中心思想與價值觀,少了這個焦點,就無法穩定且持續地與你的族群互動、對談。
EX:如果粉絲團一天貼環保議題,下一天貼笑話,另一天又貼正妹圖片,粉絲極可能會感到混淆而產生不信任感。
※六個做「社群行銷」的理由(P.4)
1.品牌溝通. 2.價值傳遞 3.需求掌握
4.口碑流動 5.回饋建議 6.資訊宣傳
※社群行銷是可以被追蹤、分析的!
※社群行銷的操作目的(P.5)
分水嶺之上是利用不同的情況塑造去觀察、分析受眾族群的反應、回饋等;
而之下則是藉由上述的反應來確立方向與內容後執行,較少測試成分。
※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社群網絡服務總覽(P.6)
→影音平台與網路相簿也很值得企業花資源去經營
※議題行銷操作循環(P.7)
拋出議題→試探動向→參與互動→引導言論→收集資訊→研究分析→(重複)
>有些言論的來源經過分析後,反而會發現就是競爭對手。
>台灣的部落客市場已經逐漸往”紅海”發展
(民眾討厭置入性行銷、越來越多廠商付費請部落客寫稿。)
※社群認知關聯建立模型(P.8)
※內容行銷六大方法(P.9)
※社群行銷經營效益(P.10)
以上三點因時間因素幾乎都省略了解說,故請自行腦補、詢問織田紀香老師或報名其未來課程。
=====部落客的Mobile APP策略解析=====
歡迎搭配Mr. PM的簡報檔服用。
一、Mobile APP對一般使用者的影響
※”美國”最常使用APP的地點-
家裡、學校或公司等固定地點而非搭乘或等待運輸工具時(P9.10.11)
※三大關鍵字:
1.殺時間(P13)-為了找尋未來的更多可能性。
2.輔助記憶(P16)-例如先找好想去的餐廳並儲存網頁,未來即可直接持查詢。
3.LBS(Location Based on Service)適地性服務(P19)-
如路跑或辦公室偷看股票等因時間、地點不同而有不同的需求。
※總結-使用者與內容的關係(請見簡報檔)(P24)
二、Mobile化對部落客的影響
※美食類來自mobile的流量已趨近50%,其中又以臉書為最大流量來源。
※手機類型的前二名被APPLE的iphone與iPad所佔據,甚至超越其他dndroid系統造訪的總和(受銷量、地區等因素影響)。
※所以建議未來可以選擇能支援手機版網頁的平台作為部落格基地,或開發適合手機瀏覽的網頁版本。
三、部落客APP化的現況分析
※不專業統計(P36)
APP store上有約40個部落客APP,最大宗為美食為主。
少部分為美妝、時尚、投資與生活。一小部分為正妹類型;
又依類別區分成部落客個人專屬APP與主題式APP(多位blogger聯合)
※廣義上,”服務”+”內容”也算部落客APP,如愛評網(P37)
※部落客專屬APP 案例-柔藍食單(P38~40)
※「好書服」與其他部落客APP收費方式比較(P41)
四、未來可能的發展與部落客因應之道(P46~)
※使用者和內容的關係part2 (P47)
※可能發展(P48)
A.聯合式APP-單一部落客APP意義不大,除非主題夠廣。
B.解決斷層所在才是精華-
EX:殺時間至輔助記憶的斷層解決方案就是「收藏」功能。
C.部落客內容與平台之拆帳模式-導購或導收藏?
------個人心得-----
自問自答:
Q1.「個人」媒體是否有機會在未來取代「傳統」媒體(電視、報紙)逐漸成為主流?
A1:
>傳統媒體特性-逐漸淪為純粹的「收費傳播管道」,越來越不被信任。
>個人媒體特性-立場較為中立,透過訂閱技術能讓訊息傳播較即時。
>其他影響因素-網路資訊傳輸工具(手機、平板、筆電)的普及率、頻寬的容納量。
結論:
「如果」媒體市場沒有人出來改革,依照目前特性繼續發展,
未來10~20年內「傳統」媒體仍因較易散播資訊而維持主流媒體的位置;
但當影響因素消滅時,「個人」媒體就會因為「即時」、「專屬」的特性而成為主流的媒體。
Q2:使APPLE佔據APP造訪流量50%的可能因素有哪些?
A2:
操作流程-iOS較順暢,進而提高嘗試率?(可能性偏低)
族群個性-買蘋果的人更樂意嘗試各種APP?(有點主觀推斷)
出貨量 -台灣的蘋果手機/平板賣的數量比較多(要再找數據佐證)
Q3:如果「客戶容易被服務到」也是提升客服滿意度的因素之一,
當下社群霸主的臉書,可否針對「企業」推出"客服介面"?
A3:
可!既然臉書是大多數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與其讓消費者到冷冰冰的官網填寫MAIL,
倒不如讓活生生的小編從中處理,提高粉絲專頁的"真實性"?
但應該是針對人數很多的大粉絲團推出「付費」升級的企業版,
如果沒這需求就維持原樣即可。
對企業方便又讓臉書有合理的收入來源,Why not?
對某些主題的感想:
>>關於如何在報導不同品牌間的取捨-
其實仍要回歸到自己部落格對民眾的意義為何?
他們願意來你這邊瀏覽,就是相信你的專業或喜歡你的風格
當你因為"外部因素"而改變時,會讓他們有種被背叛的感受。
長遠來看,對"個人品牌"而言,反而是大不利。
>>世界是平的--2.0
「世界是平的」大都著墨在巨觀的經濟、政治或企業間的相互影響,
但現在已經開始往下擴展到組織、團體甚至個人的微觀層級!
靠的是甚麼?就是「即時」!如果「即時口譯」技術真的成熟,
或許世界是平的--「社群」版就真的指日可待。
到時社群的力量或許會反過來開始影響經濟、政治。
(大概再20年吧~~)
>>關於部落客一定可以賺錢與市場展望
賺錢這點我不否認,這就跟「人潮等於錢潮」一樣,But why?
部落客一定要賺錢嗎?
「部落客」最重要的意義在於「提供使用者價值」。
為什麼部落客、素人能竄起?
無非就是本土企業只在乎利潤而忽略「人」的價值;
所以我們轉而投向這些「誠實且有人情味」的個體。
但現在品牌意識越來越高漲,大家逐漸了解使用者價值的重要性,
如果未來公司都能提供有效價值,又能有效率地替你服務,
為什麼還要辛苦地從滿滿的文章中找資訊、比較C/P值?
另外,開放、透明的確是能把市場做大的有效手段,
但當市場做大後,不一定每個人都會有「提供價值」的概念;
後進者可能都只在意每個月的存摺數字,
當注意力不再有「人」,又怎能期待他的產出不會太偏頗?
最後,不是「winner takes all」就是「劣幣驅逐良幣」。
不過我也承認短期內(15年以內)還是有一定的市場。
因為這是新的概念,仍然可以靠教育廠商來找到機會,
而現在開發市場的人也很厲害,因為是「帶頭者」,
極可能因開發成功而擁有豐厚的報酬。
以上,一個轉職至行銷才剛滿「半年」新人的大放厥詞,還請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