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需要競爭力

  各種媒體不斷地這樣報導著,關於「草莓族」 [註1]的討論大家一定都聽聞過,當然也有許多網路達人針對此現象,就個人觀點抒發自己也深感同意的評論(如是有沒有競爭力的問題、而是不知道自己有多小),鼓勵年輕人要多觀照國外世界,以期知道自己的渺小,自然就會不懈怠地往上爬。


「年輕人需要競爭力

  但也是有人跳了出來疾呼「不是年輕人沒有競爭力,而是在短視近利的固執老闆底下,再有競爭力也發揮不出來」(請見年輕人沒有競爭力?)訴說著其實是上一輩的人並沒有營造出一個良性的競爭環境,還反過頭來指責年輕人不好用,殊不知年輕一輩的"價值"[註2]其實早就被他們搶奪殆盡了。

  以這觀點出發的話,搞不好如果在兩方都擁有同樣的資源下,年輕一輩的表現可能比上一輩的人還要亮眼!另外文中也有提到國外的月亮並不一定比較圓(指世界觀),也貼了一則TED的專家演講短片來支持他的論點。

 

『年輕人需要競爭力

  是的,我個人同意我們的確需要培養"競爭力",但這不代表我完全贊同「不是有沒有競爭力...」那篇文章的論調。所以就是說我認同另一篇「年輕人不是沒有競爭力」的論點囉?也不完全是。這兩個觀點的"邏輯"都是正確的,並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只是他們取樣與比較的對象和環境並不一樣,才導致出截然不同的結論。

 

  在第一篇中,文章主人(Mr.Friday)有提到讓他有年輕人沒強到哪去的印象來源是"對很多我認識的台灣朋友而言.."。較嚴謹的驗證該先釐清Friday朋友們相關資訊如年齡層分布?就職領域?職等?在2007年MMDays的開站宣言中已提到作者群其實已經畢業數年,四散到紐約、矽谷等地方,所以現今他們的年紀相信至少也有30出頭?那他周遭的朋友年紀是否也是相去不遠?

  在這推論的前提下,將對一群60年代的印象直接套用在現今的年輕人身上,這似乎不太對?怎感覺比較像自己在打他們那年代的嘴巴..也或許Mr.Friday認為他的年紀還算是年輕人?(笑)但如果作者朋友群真的都是70尾,那就..再研究囉!

 

  此外,作者將回國後打開電視後都只看到無關痛癢新聞的現象,推論到年輕人都不想了解外面發生甚麼事...這點我覺得年輕人也是蒙上了莫名之冤。
原因一,
試問目前掌控媒體內容的,有年輕人嗎?
原因二,試問年輕人是觀看電視的主力
族群嗎?
  就如作者提到的資訊流通很快,那從小耳濡目染的年輕人難道都不會懂得
利用網路找自己想看的資訊,寧願傻傻地等電視播沒內容的節目或新聞?

  從內政部統計年報的「2011人口年齡分配」 [註3]統計表中,就算扣掉了70歲以上和19歲以下可能不太看電視的人口後,20~29歲年輕人的比例還是只佔了1/5,電視台有必要為了這1/5而跟剩下的4/5過不去嗎?

比例.jpg    

  當然我的結論也有點草率,因為我的推論包含個大前提:「不管是那1/5還是4/5都習慣看電視,但兩者喜愛觀賞的節目內容完全不一樣。」只是如要更嚴謹的驗證,就需要經過大型的市場調查,很可惜本人沒有那種財力與時間。如果有厲害的網友知道哪裡有相關的調查結果可以分享出來,看看是否和我的推論吻合。

  總之,Mr.Friday的言論比較像是將他們那年代還年輕時的習性,直接拿來套用於現在年輕人身上,最後也還是在自打他們那年代人的嘴阿..但就要多出去見識及要無時無刻注意世界趨勢這兩點的見解上,我的確是百分百支持Mr.Friday的意見。

  可惜整篇推敲下來,讓我有種Mr.Friday是屬於那種長期旅居國外的成年菁英分子,對國內的風氣及社會現象一知半解,才會草率做出這種結論的感覺。

 

  而在第二篇中,我能深深感受到作者Jack的怒吼,整篇文章似乎是說著「不要再曲解我們了!我們才沒那麼差,你們先反省下自己吧!」。並藉著「外國人的世界觀並沒有比較好」的論點,從世界觀的部分去反駁Friday年輕人沒有競爭力的說法(你說因為A所以B,但我證明A不全然正確,所以你的說法也並不全然成立)。就邏輯上而言,Jack的反駁只是動搖了Friday的理論,但也沒法說全部推翻。

  不過他後來有再從媒體觀點的角度去加強反駁的力道,中間則穿插年輕人沒競爭力現象的真正原因--頭上有個跟不上世界潮流的老闆,滿腔熱血都只被浪費在不對的地方。

 

  從Jack文章開頭的文章中能得知,他拿來做比較的樣本數多很多,是用"每一個美國人"。換個角度來說,就是Jack覺得Friday拿每個年輕人跟國外的菁英分子比不太公平!應該就是同階層跟同階層的比才正確。這部分我同意,所以我才說兩人取樣的對象不一樣,才會有不同的結論。

  只是我個人覺得最後關於世界觀的舉例有點多餘且看不太懂他想表達甚麼。會不會講外語跟有沒有世界觀有很強的關連性嗎?不會英文不代表就不能了解各地風情,會英文也不代表這人就一定會去積極了解全世界。

  另外對於Jack"市場小不也就代表市場很競爭?"那一段的評斷也不敢苟同。全球化的現代,當你發現能壓低成本好擴展市佔率的方法,誰不會去嘗試?墨守成規的襪子、毛巾工廠如果甚麼都沒做,憑甚麼就該繼續生存下去?商場競爭本來就該不斷順應潮流的變化去適應,實力不強的舊企業被淘汰也是理所當然的不是嗎?

  就算現今大多數的老闆真的都只懂得壓榨人才,但不代表我們就可以扭曲某些事實讓他們更符合千夫所指。而整合舊有成衣工廠並訴諸情感價值,進而達成數十億營業額的最佳範例:Lativ。(至少,在他們尚未發生取消產地標示爭議之前[註4])。

 

  再來,跳回到這段開頭的"我同意年輕人需要培養競爭力"。我要澄清一點,我在這裡指的競爭力和大家印象中的定義應該會有點差距。大家直覺對"競爭力"的定義應該是和其他國家比較的整體經濟實力排名,或個體的國際觀、辦事效率、成績和表現等。但我希望大家培養的競爭力定義是:「不但能避免自身價值被奪走,且還能創造多餘價值的能力。」[同註2]

 

  不過這樣的話,光是句點似乎無法正確表達我的意思,故應該改成--

『年輕人需要競爭力

   好跳脫上一輩的框架並開創新時代的價值。』


  我們到底是為了甚麼要培養自己的競爭力呢?為了不知道能不能吃的全球競爭
力排行榜?為了能更吃人不吐骨頭?貨幣只是拿來換取我們需要事物的一種媒介,盲目地追逐它就已經是種本末倒置了[註5]。資本主義雖然成功地讓我們的貪婪能發揮到極致,但卻不該因此壓迫到我們其他基本人性的空間,更不該把對社會、環境的責任全都拋諸腦後,變成只顧自己利益的大豬頭。

  只是現今台灣環境似乎這種自以為是的人仍頗多,才會不斷爆出這麼多吃相難看的新聞(最新的像是台東美麗灣開發案[註6])。如果我們繼續沿用這種短淺的視野或自私自利的心態走下去,恐怕我們將步上像冰島政府那樣破產的後塵,或是摧毀台灣碩果僅存的原生價值。

 

  我們的確是需要提升競爭力,好在對抗那些不斷搶奪價值的既得利益者的艱難戰鬥中存活下來,並試著跳脫他們的掌控,或扳倒他們讓之前被搶奪的價值能歸還原處。甚至直接跳出來創造新的價值讓大家共享。

  但我們更需要跳脫為了比你更有錢、更有名而培養競爭力的無意義行為!我們不該把自身利益建築在周遭人甚至環境的痛苦上。不該在追求成就的同時,推卸掉自身對社會應負的責任。更該拒絕重蹈那些豬頭的覆轍。

 

  於是,我們需要比他們更強,才能連沒肩膀的上一輩所留的爛攤子都一擔挑起,並跳脫他們狹隘的框架、打破他們設下的惡性循環,創造新的時代價值!所以--

 

『年輕人需要競爭力,
   好跳脫上一輩的框架並開創新時代的價值。』

 

  打出這句的同時,我也在心中勉勵自己,不要輕易隨波逐流,更要積極累積實力,以期在往後能創造出更多對社會有益的價值。

 

==

註1:草莓族的解釋與由來

註2:請參閱拙作「從搶奪價值到創造價值的轉型之路」一文中對價值的定義

註3:數據出自於內政部統計年報中的「人口年齡分配」

註4:Lativ爭議相關討論文章請見一個成衣養大的孩子..一場不美麗的誤會

註5:詳細論點請見拙作-錢是最不重要的事

註6:美麗灣解套環評—「走鐘」的戲中戲

 

arrow
arrow

    子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