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明我對「價值」的定義:「對某個體或群體有益或他們所喜愛的事物。」所以這可以是具體的薪水、職務,或智慧手機帶來的便利性、友情的溫暖等。

  

  再來,稍微解釋搶奪與創造之間的差異,兩者的概念有點像是「紅海」與「藍海」。搶奪就是指大家擠在同一個紅海中,想盡辦法將別人的價值轉到自己身上;而創造就是去找到還未被發現的藍海,進而提供人們新的價值。但價值的範圍並不僅限於職場的互相競爭上,而是生活中的各個面向。

  

  依現在的台灣概況而言,很多擁權者都仍抱持著「搶奪價值」的思維模式,從政府官員、學校教授到中小企業主管都有類似的情況。上位者/既得利益者/決策者都想著如何將自己擁有的價值再最大化,但他們卻又不想冒著犧牲既有價值的風險去創造新的價值。於是腦筋就動到了周遭下位者的身上,像壓低薪水、責任制的出現都是這思維下的產物。用商業話來說就是只想著壓低成本(COST DOWN),而非開拓新市場。

  (當然,並非全部符合形容的人物都是,請勿對號入座。)

 

  這樣就算了,但當下位者已被壓榨到反彈或到了極限時,竟開始把腦筋動到客戶身上,連他們該享有的基本正當價值都搶走了!例如不該存在的塑化劑、毒魚或病死豬、挪用公款私用等。


  也難怪當今社會呈現了一種普遍不滿的氛圍,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感覺到自己的價值不斷被剝奪減少。為了餬口得忍受不公平的待遇或工時,結果又油電雙漲!日子變的更難過,只好犧牲對自己有價值的興趣或和家人相處的時間。


  不然將時間倒退一點,對照先前台灣經濟最繁榮的年代就更明顯,那時候的社會與論有像現在一樣不滿嗎?我想不會,因為那時所創造出的新價值足夠讓大家都能享受到。


  而我說轉型,無非是已有許多先進們意識到這現況,所以他們開始勇於在社會各個階層中試著「創造價值」:


環島時在台東當志工的「部落閱讀空間」;

以夢想為出發點的互助社團「洋幫辦」;

最近看到的【紙雕,台灣百景上河圖】;

職場上的「群眾募資平台」(http://flyingv.cc/ )等等都是。

 

  越來越多人都在思考如何提升更多人甚至周遭環境的價值!也有很多人在努力幫大家捍衛應當有的正當價值!但要開花結果可能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畢竟有些陳腐的東西是無法短時間內就清除乾淨的。

 

  也期許自己在未來能夠帶給大家有價值的事物。

  台灣,加油。

 

 

arrow
arrow

    子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